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新一轮城市洗牌,从高考结束开始!

房天下  2020-07-13 09:29

[摘要] 不可否认,大量人才的涌入为城市提供了新的购买力,这群刚需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房价的上涨,但经济的发展不应该只带来高昂的房价,相应的民生、人文建设也是必不可少。

2020年高考算是正式结束了。

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又创了新高,达到了1071万人,比去年还多了40万。

高考虽然结束了,但考生们的战役仍未结束,接下来就是焦急地等待成绩和填报志愿的过程,1071万报名考生,即将奔赴人生的下一段旅程。

可别小看这个报名选择,它能让家长和孩子再次体验那种高考前的焦虑,这其中的博弈,相当费脑费神。

而每当这个时候,也是各地开始在教育领域展开争夺的时候,孰强孰弱,往往由各地高校说了算。

.01

高校数量决定“抢人”起点

前段时间,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与深新传播智库联合发布《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报告》。

报告显示,从高等院校数量来看,2018年,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三大地区中,长三角的高校数量,为458所,占比17%;京津冀次之,有270所高校,占比10%;粤港澳则仅有181所,占比7%。

新一轮城市洗牌,从高考结束开始!

可别小看了高校数量在城市竞争中的作用,在“抢人大战”如火如荼的当下,这相当于一把利剑,能自动吸引那些高知识分子。

而那些地区,也就成为了高校生们成年后“漂泊”的站,也就有可能成为了他们以后的落脚点。

根据报告数据,2018年,长三角地区的高校在校生共508万人,占地区总人口的2.3%;京津冀共有300万在校生,占地区总人口2.7%;粤港澳在校生有238万人,占地区人口1.9%。

新一轮城市洗牌,从高考结束开始!

发现了没,三大地区高校生数量与高校数量的排名一致,在教育方面,同样存在着马太效应。

别的地区费劲千辛万苦,降低落户门槛、发放人才补贴都不一定能够获得这些高校生的青睐,教育强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拉拢这么多人才,真正诠释了什么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但如果一个城市,本身教育资源并不丰厚,在“抢人大战”中就一定会败北吗?

.02

城市出现新分工?

如果将高校分布情况细分到不同省份、城市,你还会发现,在高校数量方面,江苏以167所高校赢了广东的154所。

新一轮城市洗牌,从高考结束开始!

北京以93所普通高校数量高居,也是一个超过90所的城市。此外,它的双一流高校达34所,有162个一流学科,在排名仍是,妥妥的高等教育高地!

新一轮城市洗牌,从高考结束开始!

总得来说,在高校数量排名上,一线城市的北广上排名仍然靠前,但深圳却被甩在了40名开外,连许多三线城市都不如。

武汉超越了广州,重庆超越了上海,东莞、佛山两个新一线城市也做了“吊车尾”。

这明显跟毕业生流向情况不匹配,高校多的地区,并不一定能留住那些毕业生。

其实,我国高校的分布,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代表的是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繁荣。

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便会出现高校数量与经济实力不匹配的情况。

就像东北有像哈工大、农大、林大这样的优质学府,但也阻挡不了东北城市衰落、式微的脚步,从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还是会投向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城市的怀抱。

新一轮城市洗牌,从高考结束开始!

北京每年培养了大批人才,但并非所有人都留京了。据统计,清华大学2019届毕业生,有超半数选择京外单位就业,许多高校均是如此。

反观深圳,在发展教育方面明显投入不足,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带来教育的繁荣,但每年仍有大批的人才往深圳涌,挡都挡不住。

于是,有不少网友表示:“深圳不培养人才,那是其他城市的事。”“深圳虽然学校少,但的高校都为深圳服务。”

新一轮城市洗牌,从高考结束开始!

想来颇有种城市分工的意味,各显其能、各司其职。

但有一说一,这种发展模式PLUS认为是有问题的。

且不说有没有文化底蕴这件事,但就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这并不科学。

深圳号称“中国硅谷”,殊不知美国硅谷的兴起,离不开西海岸的众多高等院校和研究院。即使是北京的中关村(000931,股吧),那也是依靠着海淀区大把的高校。

新一轮城市洗牌,从高考结束开始!

科技产业离不开科研、创新,少不了新鲜人才“血液”,一旦脱离了这些,很难获得长远发展。

先天的不足,可以后天弥补,但如果视而不见,那就是城市发展的漏洞。

不可否认,大量人才的涌入为城市提供了新的购买力,这群刚需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房价的上涨,但经济的发展不应该只带来高昂的房价,相应的民生、人文建设也是必不可少。

.03

上大学,应该去哪些城市?

可能在不同人的心里,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一样的。

但PLUS还是想从城市和自身发展的角度,来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1、求学与就业,兼得。

如果有得选,尽量选择一线城市,或是经济与教育都不赖的二线城市,例如武汉、南京、杭州、成都。

这些地方既可以满足你的求学需求,同时还能解决你以后的就业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2、跟随兴趣和发展方向。

如果选择面较小,例如有特别喜欢、想学的专业,而这方面的强校所在的城市经济并不发达,这种情况下跟着学校走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明确兴趣和今后职业发展方向这点是比较难得的,没理由放弃,毕业之后再到其他城市谋生便可,但注意那个学校一定得是强校,而不是随便挂牌的什么“野鸡”学校。

总而言之,报学校是门学问,选对了终身受益。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地产PLUS。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