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从1977年至今高考恢复40年的那些影像记忆

中新网  2017-06-07 15:03

[摘要] 从1977年到2017年,高考走过了40个年头。这40年间,高考不断地根据时代变化,调整着自己的模样。不变的是,高考依旧是数以千万中学生为之转动的那颗最耀眼的恒星。也许迈过高考再回头看,它无非是一场考试,生活中还有很多比它更重要的事情。

从1977年到2017年,高考走过了40个年头。这40年间,高考不断地根据时代变化,调整着自己的模样。不变的是,高考依旧是数以千万中学生为之转动的那颗最耀眼的恒星。也许迈过高考再回头看,它无非是一场考试,生活中还有很多比它更重要的事情。但无法否认的是,你也许再也无法像当年那样,为了一件事如此恒久而坚定的付诸努力。而高考也将这种努力,潜移默化到我们今后的生活中,悄然地改变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命运。

1977年,教育部宣布恢复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制度,中国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再次开启。同年12月10日,570多万年轻人,怀揣梦想,意气风发的奔向考场。最终,经过激烈、公平竞争,27万年轻人在第二年的春天,迈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图为1977年12月,北京高考考点的考生们互相交流。

1977年恢复高考年,录取率1:29。当时,绝大多数考生报考了文科,著名导演陈凯歌也是其中一员,1977年他报考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是当年高考的作文题目。图为2017年5月27日,江西南昌70岁老人甘福保收藏的1979年高考试卷。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时年30岁的甘福保参加了考试,并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就读于江西大学(现为南昌大学)。高考也改变了甘福保的命运,使他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为了一名技术干部。退休后,甘福保的兴趣依旧是收藏试卷。

当时的青年人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早到晚,从教室到图书馆,他们都在为走进大学的殿堂而努力。1978年7月,610万人进入考场。1978年的春天和秋天,两级学生走进大学课堂,这是高考史上的特例。图为1978年,北京,众多青年认真复习,准备投入高考。 

上世纪80年代,高考已经如常进行,成了中国内地高中生必经的人生洗礼和重要考试。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考生一旦被录取,进校后就与学校签订合同,明确毕业必须到定向的单位或城市就业,以及就业的时间等内容。RD-SPACING: 0px;-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图为1985年1月1日拍摄的北京大学校门。 

1985年起,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同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图为郑州一名收藏爱好者展示自己收藏的一张1988年的高考准考证。

上世纪的90年代初,高考已成为中国内地高中生必经的人生洗礼和最重要一役,考得好将有望成为“社会栋梁”、享受国家分配的权利。彼时的高考,没有扩招,录取率很低,基本没有高收费的民办高校,千万考生都紧盯着有限的大学资源,可谓“千军万马齐挤独木桥”,有的考生不惜数次复读参加残酷的高考,只为进入理想的大学。图为1997年7月7日,考生家长蹲在校门口目送自己的孩子走进考场。这一年,有280万考生参加高考,录取率为36%。而这一数字,将在两年后发生重大改变。

1999年对于许多考生和家长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扩招、部分地区实行“3+X”的高考模式、考后填报志愿。该年,高校招生数在1998年208万的基础上激增了22万人,此举大大扩展了高等教育的受众面。图为1999年7月7日,中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天,参加考试的考生走出考场。 

进入新世纪,2000年后的高考,80后考生成为主力军。高校扩招,带来了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考上好的大学,至少是本科,成为80后一代必须要迈过的一道关卡。图为2002年上海复旦大学举行招生咨询活动,现场场面火爆,考生家长占了绝大多数。同年,中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学历教育本专科招生达465万,其中普通高校招生人数达到290万,高校招生规模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随着时代发展,围绕着高考的一些新鲜事物也逐渐浮现。图为2002年高考即将临近,许多考生走进医院进行高压氧舱治疗,据云南省人民医院高压氧舱中心主任李一苇医师介绍:吸氧主要是为了避免考生患上各种“考试综合症”,同时也是让考生们能通过吸氧,增强记忆力,维持大脑的正常清晰的思维,帮助考生轻松应考。

2003年的非典,给当年的高考生带来了一场刻骨铭心的考试。除了高考以外,连中考填报志愿、统一录取等小型集散也存在让疫情传播的危险。在这种形势下,招考的信息化继续被广泛利用。2003年6月,广州成为举办中高考网上咨询会的城市,这是学生实现网上填报志愿的年,从那之后,学生足不出户,也可以完成志愿填报、录取信息查询。图为2003年6月7日,“非典”时期的高考如期举行。为保障考生安全,所有考生须测试体温。 

同样在2003年,高考的时间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当年起将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三天,7月份高考的画面就此作古。图为2002年7月7日,许多考生家长格外关注考试时间变化。这也是北京最后一次在火热的7月进行高校招生考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考考生的待遇也跟着好了起来。2004年高考临近,北京各星级酒店的高考房经济大战纷纷提前打响。位于人大附中、北大附中等考点附近的友谊宾馆6月1日至6月26日推出高考房,并将苏州园林风格的公寓套间作为考生的“避暑房”,为考生提供幽雅安静的学习环境。

2006年,在北京、上海两地试行高考自主命题后,出现了高达15个版本的高考试卷。同年,高考引入电子监考系统。图为2006年5月29日,北京市海淀区考试中心巡查系统监控大厅,监视屏显示出部分学校班级上课、考试的情况,该系统终端包括两个大画面和二十个小画面。北京高考考场2006年首次采用电子巡查系统,海淀教育考试巡查系统中心能同时监控该区26个考点的600多考场。北京有7个区县启用这一系统。

2007年,参与高考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图为2007年5月31日,山东潍坊一所高中,大家做着考前准备。经历了一天的课堂教学复习后,黄昏时分最后一节自习课,老师将时间交给学生,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查漏补缺。老师们在课堂巡视,为有疑问的学生答疑。 

2008年以后,高考的接力棒传到了90后手中。新生代的他们用更加前卫个性的方式,把高考这项一直以来作为人生重要转折点的“大事件”玩出了新花样。图为2011年5月31日,辽宁沈阳,沈阳市中学的高三学生通过手语暗示训练、大声呐喊、放飞纸飞机、“减压”室内来放松等等多种“减压”活动,让参加高考的考生释放紧张心情,以自信、乐观的心态迎接高考。

随着时代发展,考生的心理健康逐渐为家长和老师们所关注,而“唯分数论”在素质教育盛行的趋势下,慢慢褪去光环。图为2013年6月3日晚,广东省惠州市,刚下了晚自习的高三学生聚集起来为彼此加油。在“拉歌”环节中,一女生被同学们“推上台”,害羞之下不得已高歌了一曲,“台下”掌声雷动。

当考生们用层出不穷的“招数”为自己减压放松的同时,家长们则在考场外进行着其他的努力。2013年6月8日下午,高考英语听力考试,紧挨着南京市九中高考考点的道路上,考生家长排成一排,集指挥过往的自行车、电动车绕道而行,以免噪音影响考生的考试。

近年来,高考俨然成为一项“全民活动”。在6月伊始,越来越多的热心人迈进了高考的队列。他们的加入,让高考多了些人情味。图为2014年6月5日,来自山西运城各县市的出租车驾驶员、私家车主等爱心人士组成近1200辆车的爱心车队,准备投入爱心送考活动。高考期间,运城考生凡遇到贴有“爱心送考”车贴的车辆,均可出示准考证免费乘车前往考点。

2016年的高考被称作“史上最严”高考。当年6月7日,高考正式拉开大幕,有940万考生参加考试。作为“作弊入刑”后的首次高考,2016年高考考场纪律也被媒体称为“史上最严”。当日,福州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无线电监测联合行动小组,派出技术人员、移动监测车对福州市区各考点开展无线电监测、监听,保障高考公平、公正地进行。

从1977年到2017年,高考已经走过40个年头。在这40年里,不管政策如何变,高考本身始终是中学生及家长们追逐的焦点。在安徽六安大别山深处,每年高考前夕,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都会迎来传统的“送考节”,奔赴考场的学生在车里被上万民众包围,他们为车厢里的每一个学生打气加油。图为2017年6月5日上午,28辆载满考生的大巴车从安徽毛坦厂中学校园缓缓开出,万余民众冒雨相送。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