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本地:阜阳七大重点工程助推转型发展大计

阜阳新闻网  2015-10-26 09:54

[摘要] 中共阜阳市委、阜阳市人民政府近日印发了《阜阳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委、政府,市直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阜阳市委、阜阳市人民政府近日印发了《阜阳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委、政府,市直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阜阳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全文如下。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的通知》(皖发〔2015〕13号)精神,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提出的“奋力走在皖北振兴前列、努力成为安徽发展重要增长极”的要求,坚持立足现有、放眼前沿,创新驱动、开放合作,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质量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协同推进,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主攻方向,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以推进园区转型升级为主平台,以振兴县域经济为主抓手,以大众创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为主力军,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上下联动、多措并举,全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努力推动我市增长动力实现新转换、产业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具有阜阳特色的发展路子,为实现“皖北争一流、全省赶平均、同步达小康”的目标提供强大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大幅增强,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发展活力全面激发,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一)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坚持好中求快、好中求优、能快则快,进一步做大体量、提升实力,确保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产总值由2014年的1189亿元向2400亿元冲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超过3000家,培育跻身全省方阵的经济强县和开发园区。

(二)质量效益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力争突破400亿元。中国驰名商标15件,安徽省著名商标300件,安徽产品100个,品牌经济比重超过50%。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20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力求赶上全省平均水平,民计民生持续改善

(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进步对各产业的贡献率明显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20%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55%,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5。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四)人均指标位次前移。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位次进一步提升,人均生产总值力争达到5000美元(按目前汇率)。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人均收入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确保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五)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产业发展绿色化步伐加快,生态效益进一步提高,创建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实现省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三、工作重点

(一)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提升工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建设省级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突破口,坚持创新驱动,实行市、县联动,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配套政策,推进项目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努力打造成为重要的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后续批次基地建设,重点支持界首田营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新能源(电池)集聚发展基地,支持阜合现代产业园区打造光电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力争再建设1—2个省级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鼓励各县市区和各开发园区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通过专项资金引导、扩大基金投入、强化要素保障、创新体制机制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加速集聚,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新格局。大力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计划,通过加强品牌引领、质量提升、质量监管、质量服务和质量保障,提高全市质量品牌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围绕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新业态拓展,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加大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在转型升级中拓展发展空间,提升竞争力和附加值。

立足阜阳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把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作为重中之重,突出绿色、安全、质量、标准,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品品牌,加快产业升级,大力推进农副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充分发挥阜阳人力资源和市场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强化政策引导,优化发展环境,重点支持机械电子、轻纺鞋服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到2020年,全市工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工业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1600亿元,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20%左右,食品、煤化工、再生资源利用等3大产业产值均突破1000亿元。

(二)实施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品质化、社会化为方向,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发展,全面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加快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步伐,推进专业市场和商贸购物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大型城市综合体,培育壮大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产业。抢抓阜阳纳入流通重要节点城市的机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申建皖西北保税物流中心,加快推进阜阳农产品物流中心、太和安徽华源现代物流园、阜阳颍州港港口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健全物流网络,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物流业社会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积极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壮大金融服务、信息技术服务、休闲旅游、体育产业、健康养老、家政服务、服务外包、工业设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品牌和标准化服务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加强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平台建设,深化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鼓励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拓展市场,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依托中心城市、工业集聚地和交通枢纽,创新服务业功能区发展模式,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园区。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扩大优势商品出口,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超过60%,建设20个具有较强集聚辐射能力的服务业集聚区。

(三)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按照“绿色崛起、特色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规模、结构、转化、合作”,坚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形成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稳定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按照近郊都市化、远郊产业化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加快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沿淮、沿河低洼地积极发展适应性农业,打造沿淮生态示范带、泉河生态示范带,不断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推进高效经济作物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安全化发展。加快推进健康养殖业发展,按照“农牧结合、产销一体、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深入实施畜牧业绿色转型计划,加快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生态化、特色化发展,努力把阜阳打造成为华东地区乃至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培育上取得突破,积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集生产、加工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示范区、示范主体建设。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促进生物质能发展,推广农业光伏应用,实施“农光工程”、“林光工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大农田水利兴修力度,全面推广农业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培育先进农业机械产销基地,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到2020年,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百亿斤以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30%以上;畜牧业总产值360亿元,规模养殖比重达85%;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0000家以上,家庭农场500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超过2000亿元。

(四)实施园区转型升级工程。坚持创新驱动、集群发展、绿色集约、产城融合、示范带动,实现开发园区由粗放扩张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加强开发园区创新能力建设,打造创新平台,优化创新服务,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开发园区空间和功能布局,明确各类开发区集群化发展方向,注重产业整合,增强开发区集聚要素能力,着力形成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核心竞争力强的开发园区。坚持产城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开发园区与主城区基础设施对接,支持符合条件的开发园区争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不断优化开发区产业、城市、生态功能。加快园区转型升级步伐,鼓励支持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阜合现代产业园区等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创建开发区。加快推动开发园区集约发展,大力提升园区投资强度,严格开发园区亩均税收、亩均投资强度和开发强度考核。加大园区低效用地清理处置力度,创新闲置土地盘活方式,切实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水平。深入开展园区合作共建工作,完善合作共建机制,提升专业化开发水平,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到2020年,把开发园区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平台,开发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8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开发园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力争1—2家开发园区升级为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2—3家经营(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园区。

(五)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工程。按照壮大总量、突出特色、转型发展、争先进位的要求,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双轮驱动”、“四化”同步,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工业化为重点、城镇化为保障,着力打造劳动密集型、资源转化型、市场依托型、承接转移型产业基地,走出一条一二三产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路子。坚持把项目带动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抓手,切实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扩大有效投入。坚持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重要载体,大力实施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全面加强重点中心镇和美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关键环节,实施县乡公路畅通工程和乡村道路畅通工程,加大农网改造力度,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全面改善道路和电力基础设施状况。着力加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进一步摸清底数、理清思路、创新举措,突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户施策,围绕解决生产生活条件、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脱贫。到2020年,5县市经济总量突破1500亿元,县均财政收入超过30亿元;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六)实施大众创业及民营经济提升工程。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支持返乡农民工、企业下岗工人、大学毕业生等群体创办经济实体,引进更多市外企业家、战略投资者、技术和管理人才来阜投资兴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促进发展。加强创业创新平台建设,以民办公助等形式建设一批融技术、风投、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器,加快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支撑平台,引导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支持“四众”平台企业发展。按照“非禁即准”的原则,全面放开投资领域,鼓励推动民营资本投资金融、教育、医疗、文化、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切实做到平等准入、放手发展。鼓励民营资本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引导优势资源向民营企业集中,推动企业走“专精特新”和集约发展之路。搭建信息平台、做好示范推进,扎实有序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到2020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600亿元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68%,新增注册企业5万家以上,民营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

(七)实施人才高地建设工程。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以服务发展为中心,以创新人才开发机制为动力,以提升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为根本,大力实施人才特区工程、海创工程、领创工程、“112”创新团队工程、金桥工程、拔尖人才工程、“125”后备人才工程、金田工程、“凤还巢”工程和孵化工程等十大工程,努力集聚一批企业家、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深入开展“接您回家”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外出慰问、走访问计、结对帮扶、招商推介、创业就业服务等系列活动,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鼓励引导外出农民工就地就业、返乡创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以阜阳职教园区为龙头,建设一批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衔接、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终身培养培训体系,大力促进劳动力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爱护、服务、成就企业家的浓厚氛围,激发企业家精神,多措并举扶持企业经营人才在市场竞争中成长。依托骨干企业和高校院所、研究机构,建立完善引人、用人和育人机制,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重点加强阜阳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到2020年,造就一批企业家、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引进一批创业团队。

四、推进措施

(一)突出项目带动。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要求,切实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牛鼻子”,抓好转型升级重点工程项目库建设,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增强后劲,持之以恒扩大有效投入,不断放大投资对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乘数效应。瞄准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立足产业基础,高起点、高标准谋划编制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努力以资源换项目、以市场换项目,力争更多列入国家和省计划。进一步健全项目推进机制,深入落实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围绕新建、续建、竣工、储备等关键环节,注重统筹、突出重点、创新机制、精准发力,建立督新建保开工、督续建保竣工、督竣工保达产、督储备保转化“四督四保”推进机制,着力提高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转化率。

(二)突出改革创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简政放权,扎实推进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落地和网上运行工作。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和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管理等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以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重点,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市民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认真开展土地确权工作,引导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稳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工作。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积极引进商业银行在我市布点,着力提升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资本实力与服务能力,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快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三)突出要素支撑。着眼求增量、盘存量、调结构、提效益,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积极开展“人地挂钩”试点,大力开展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清理,努力拓展用地空间。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皖政〔2015〕87号),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大企业上市挂牌力度,鼓励农村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设立续贷过桥资金,深入推进“4321”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全面开展“税融通”业务,引导银行扩大贷款规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力促进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业健康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互联网金融普惠功能,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需求导向,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努力让更多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增长点。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国家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着力强化水资源支撑保障作用,加快实施引江济淮、引淮济阜等重点工程,加强水源点建设,通过完善水利设施涵养水源,深入开展水环境治理,积极构建节水型社会,不断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四)突出开放合作。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引资、引技与引智,针对产业链核心环节和薄弱环节,坚持理念创新、方式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创新,大力实施专业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加快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抢抓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以及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皖北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争取支持,主动参与区域分工合作,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拓展市场空间,融入国际、国内经济大循环,以大开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与央企、知名民企对接合作,加强合作共建园区建设,大力支持阜合现代产业园区和临庐现代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不断提高合作共建水平。

(五)突出环境优化。全面落实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改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探索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依法惩处垄断、不正当竞争和侵权行为,鼓励创新创造。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应用信用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六)突出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专项引导资金扶持的基础上,设立1亿元市创业创新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创业创新发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建设、新产品研发、关键技术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提升。积极承接省高新技术产业基金参股,通过市县财政注资、引进社会资本等方式,建立市高新技术产业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全面落实国家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等各项扶持政策,研究制定支持高层次紧缺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事关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市上下必须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具体承担协调落实领导小组议定的各项任务和日常服务工作。每个重点工程成立专项推进小组,由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任组长、副组长,相关市直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重点工程推进小组办公室设在牵头部门,具体承担工程实施计划的制定,协调落实重点工程推进小组议定的事项和日常服务工作,办公室主任由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各县市区要比照成立相应领导机构。

(二)细化工作方案。各地要按照省、市方案的总体要求,以项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推进行动计划落地生根。市直各牵头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七大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并尽快组织实施。各县市区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抓紧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做好实施方案与“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各重点专项规划的对接,突出系统性、科学性和协同性,明确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工作任务、重大项目、节点计划、推进举措等内容,确保重点工程推进不断深入、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严格督查考核。切实加强跟踪调度,强化督促检查,建立重点工程推进情况通报制度,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引入第三方进行评估,定期发布评估报告。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将重点工程推进情况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严格兑现奖惩。

(四)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浓厚氛围,切实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大力支持、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